一直以来,我市制革业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瓯江流域和市区内河的水环境面临重度污染,市区瓯海、鹿城近百万人口的人居环境也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一现状引起了我区参加市“两会”的吴永光等政协委员们的广泛关注。
制革行业是温州特色经济之一,现有企业2000余家,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50多家,其主要产品为牛皮革、猪皮革和合成革。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温州市区。据不完全统计,鹿城仰义2005年建档的制革企业有256家,瓯海瞿溪、郭溪约有100多家,合计年加工牛皮革1000万张以上,年产值在70亿以上。制革业支撑着温州制鞋以及服装、沙发、箱包等产业的发展。而现有制革企业大部分是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属于国家规定需要淘汰的“小制革”企业。
(采访区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市政协委员吴永光:我们温州的制革业是浅工序、重污染,那么我们怎么办,我进行调研,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去年又是节能减排任务比较重,只有通过优化整合,提升才能解决环境问题,使企业做强做大。)
市政协委员吴永光建议要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发展绿色制革业,全力做好制革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水平的提升,才能将污染减轻到最低程度。他建议要编制规划,选择排污条件优越、周边居民少的地点来重组制革基地建设绿色制革示范园。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使其从原料到最后成品加工的全部工序实现全过程节能减排,从根本上提升制革业环境无害化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制革业生产规范化、无害化、清洁化。
(采访区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市政协委员吴永光:他们的企业也看到要生存必须要注重环保,要达到环保要求,又要经济发展,只有走集约化道路,走现代的管理道路,我在报告中第一个提出来,要对温州的制革行业编制好规划,要整合,相关的行业也应该这么做,才能优化提升,使它既不会使产业链断裂,又保持企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