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鞋业流通链中,有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它承上启下,连接厂商,这就是鞋业批发商。对于大多数鞋企而言,批发商工作做的好,则全盘皆活,批发商工作不得当,则流通不畅。随着中国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鞋业批发市场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杂牌批发到品牌运作,从夫妻档口到公司化经营… …鞋业批发商们只有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方法、与时俱进,才能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回顾
中国鞋业批发商群体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部分市场意识强,信息渠道广,社会关系多的人,凭着胆子大、能吃苦、动作快,成为首批下海吃螃蟹的人,并且大多数人尝到了甜头,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着亲戚邻居们口袋不断地增肥,更多地的人加入了鞋业批发商行业。大致来讲,中国鞋业批发商的发展轨迹大致经历了以下几阶段:
一、“倒爷时代”(大致在1990年以前):这时的市场环境基本是卖方市场,市场供应稀缺,厂家(大部分是国营企业)仍然处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地位,鞋业批发商们凭借自己的关系网,请请客,送送礼,获得了想要的货品,转手就能赚钱,很多批发商在这一阶段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经验和销售网络。
二、“坐商时代”(大致在1990年至1995年):改革开放以后,民营资本和外资加快进入鞋业,缓和了市场供求关系。通过前一阶段的发展,鞋业批发商们也逐渐成为沟通厂商的桥梁,但是“游击队”似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于是店铺批发成为必然。由于市场环境仍然相对有利,鞋业批发商们的日子仍然比较滋润,这一时期的经营方式基本是足不出户,守株待兔。
三、“行商时代”(大致从1995年至2000年):随着市场供求的逐渐平衡,越来越多的鞋业批发商感觉生意不象以前好做了,被动的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于是一些有意识的批发商开始主动下去跑市场、作推销,还有的聘请了专门的业务员。从根本上说这是供求关系引发的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
四、“品牌时代”(从2000年到现在):随着市场供应的逐渐饱和,一批鞋企开始寻求突出重围,尤其温州和泉州鞋业阵营的异军突起,请代言人、做广告、推品牌,成为众多鞋企的选择,鞋业竞争开始进入品牌时代。
行业现状
从根本上讲,现阶段鞋业竞争的状况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由于鞋业准入门槛低,大量资本进入这一行业,加大了同行之间的竞争。现阶段鞋业竞争特点如下:
一、竞争企业激增,市场严重饱和:
现今中国到底有多少家鞋厂,多少家鞋店?恐怕是令国家统计局的专家都头痛的问题。业内还有一种戏说,如果让全中国的鞋厂全部停产两年,估计中国人还不至于会为穿鞋问题发愁。鞋企之多、市场之饱和可见一斑。
二、牌意识与日俱增:
随便到大街上走一走,消费者手上拎的品牌好象都似曾相识,反正不是在电视上,就在杂志上。消费者青睐名牌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名牌的魅力,鞋业批发商们也有深切的感受,选对了一个品牌好比选对了一个老婆,过起日子轻松有余,做起生意来背后仿佛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拉你、帮你。 三、通路扁平化不可逆转,批发商地位边缘化:
旧的流通体制中环节繁多、通路冗长的弊端日益得到修正,鞋业流通渠道扁平化趋势不可逆转。一些有实力的鞋企已经开始自建省级分公司,甚至自营零售。在产品营销领域,厂家的思路逐渐清晰并呈主导作用,鞋业批发商的地位日趋边缘化。
四、大型零售终端不断涌现,挤压鞋业批发商生存空间:
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外资零售巨头挟资本来势汹汹,跑马圈地,意图昭然若揭;还有一批内资零售企业,尤其是百货商场,通过规范管理,资本上市,得到了长足发展;另外,在各级市场不断涌现出大型民营的鞋业零售终端,他们多以“某某鞋城”自谓。这些大型零售终端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牵制了鞋业批发商,增强了零售商与批发商搏弈的力量,挤压了鞋业批发商的生存空间。
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当务之急:
客观地讲,现阶段中国鞋业批发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一批有思路、有意识的批发商迅速做大做强,成为市场不可小觑的力量。但是大部分鞋业批发商尚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他们意识不新、思路不清、资金不济、管理不善,大大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应变之道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鞋业批发商感觉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不能自拔,如果这种局面不加以改善,许多批发商将面临出局的危险,笔者认为,应变之道,归根到底,要能顺应时代潮流,以变应变。
一、转变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在鞋业批发商转轨的过程中,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现阶段鞋业批发商普遍存在以下思想误区,必须加以转变和改善:
1、批发情结:多数批发商持有怀旧情结,向往以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黄金岁月,对铺货、信用支持等例行做法患得患失、畏手畏脚;
2、短期行为:多数代理商以为品牌是工厂的,品牌推广是工厂的事,与己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己只忙着赚现钱、赚快钱,缺乏长期计划;
3、信用危机:部分批发商诚信经营意识不够,只顾眼前利益,招商夸大事实,口惠而实不至,容易挫伤经销商积极性,引发经销商的信用危机;
4、制度匮乏:现在的鞋业批发商多是私人老板,内部普遍缺乏管理制度,主要靠亲情、感情和不成文的行规来维系;对外缺乏成套规范的政策制度,老板口头承诺盛行。
5、任人唯亲:许多私人老板倚重亲朋来经营管理生意,对外来员工不信任、不重用,留不住人才。
二、加强学习:
综合来看,中国现阶段鞋业批发商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对现代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知识了解较少,必须加强学习、抓紧补课,学习的途径可以通过:
1、 读书看报、看电视:中国大多数老板不看大部头的经营管理著作,而是从看报、看杂志、看电视中启发学习经营管理的,这种“知识快餐”虽不够系统,但却新鲜实用;
2、参加现代经营管理速成培训班:现在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办的“经理(总裁)培训班”,尽管收费不菲,收获却也不小,建议有条件的鞋业批发商积极参加;
3、聘请咨询顾问公司:聘请专业的咨询顾问公司,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把把脉、问问诊,还能为自己的公司量身定做一些培训课程,让旗下的经销商参与进来并因此改变,这是优化经销商队伍的较好选择。
三、吸纳人才:
在鞋业经销商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之际,必须注意吸纳人才,任人唯贤,树立人本观念,这是鞋业批发商长远发展之计。
发展前瞻
在鞋业品牌竞争时代的大幕拉开之后,市场竞争硝烟四起,然而透过重重硝烟,我们仍能看到鞋市竞争的新趋势。
一、鞋市竞争的信息化趋势:
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技术与日俱新,必将带来鞋业批发商经营管理的焕然一新:远程控制,网上订发货,电脑化管理已经成为可能并已付诸实施;
二、鞋市竞争的品牌化趋势:
在未来市场上,品牌这只“无形的手”力量会越发强大,品牌将成为批发商竞争的利器,鞋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将空前提高,品牌经营是鞋业批发商发展的唯一途径;
三、鞋市竞争的扁平化趋势:
鞋业批发商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完成资金积累,并适应通路扁平化趋势,逐渐着手自营零售,尤其是重点零售市场的自营工作,完成由批发商向大型零售商的转型;
四、 鞋市竞争的灵敏化趋势:
鞋业批发商为满足与日俱新的市场需求,必须不断完善物流流程,缩短供货周期,加强备货、补货技巧,提高自身市场反映的灵敏度。
五、鞋市竞争的精细化趋势:
未来鞋业批发商的经营管理水平必将总体迈上一个台阶,管理方式总体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转型的过程中,鞋业批发商们要注意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与工厂的关系,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与同行竞争者的关系,与金融部门的关系等等,同时这个转型过程又是循序渐进的。笔者相信只要鞋业批发商顺应了时代,转变了观念,增强了技能,一定能够顺利的转轨,完成从土狼到雄狮的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