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求商机   交易大厅   产品展示   流行图库     商人社区
  会员登陆: 帐号: 密码:
新闻咨讯
  首页 >> 新闻咨讯
对症下药:中国制鞋业信息化研究
发表时间: 2008-10-11


      2007年广东近千家制鞋企业的倒闭事件以爆发式的方法凸显出中小企业的种种弊病。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市场,中国的制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信息化被提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之路必将成为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大好机会。  2007年广东近千家制鞋企业的倒闭事件以爆发式的方法凸显出中小企业的种种弊病。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市场,中国的制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信息化被提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之路必将成为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大好机会。

  “中小企业开始站在新的起点上,已经从单纯的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逐渐进入到一个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阶段。因此,如何正确利用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服务,成了企业主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黎明表示。

  众所周知,中国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份额,“MADEINCHINA”的服装鞋帽在世界各地商店里随处可见。据统计,目前中国生产的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出口量占全球贸易的25%以上。中国拥有大量鞋类的生产企业、品牌经营企业、国外来料加工企业。但是,对国内众多的制鞋企业来说,企业长远发展并不乐观。

  首先,国内鞋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很低。虽然低价格一直是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但从反面看,微薄的利润也限制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且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压力,越南、东南亚等地的鞋类企业对中国的冲击非常大。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其次,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落后。国际知名品牌像耐克、阿迪达斯等公司的运作都是品牌运作模式,真正的利润来自于设计与开发初端。而中国服装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弱,多是根据国外定单进行来料加工,即OEM方式。这样不仅生产经营失去主动权,更重要的是,利润的最丰厚部分被上游国外品牌厂商拿走。

  制鞋业的自身特点

  鞋业商品具有典型的流行性和季节性特点。企业必须要做到“生产管理优化、信息反馈高效、市场反应灵敏”,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因此建立“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低成本”的鞋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缩短鞋业企业对于市场环境变化的响应时间,建立鞋业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已成为鞋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真正实现“以销定产”的快速响应将是鞋业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鞋业企业的行业特性很强。比如款式管理与颜色尺码的管理,与通常意义上的产品管理有很大的区别。鞋业的生产和销售具有非常鲜明的季节性,受流行趋势影响比较大,所以鞋业企业的市场运作和产品管理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诸如款式、尺码、颜色的组合特性、库存的风险特性、市场策略的灵活性等等。

  鞋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还是大量依赖人工、电话、传真、纸张,办公自动化水平及IT水平普遍较低。尽管中国的人工相对便宜,但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制造加工业已从暴利时代走向微利时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每个管理者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与新的挑战。

  对于制鞋企业来说生产和分销是非常关键的两个环节。而相对于生产来说,分销又是扩大利润更重要的手段。大量的库存积压减慢了资金周转的速度,生产和分销是制鞋业的两大瓶颈。制鞋业中“多米诺骨牌”效应明显--采购、生产和销售都在客户需求的推动下有序地进行着。

  鞋业企业“长鞭效应”明显。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和物理经营区域不断扩充,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合跨物理区域的异地多点经营。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人员管理、物流调配等,一系列原本可以按部就班解决的问题,随着经营网点的增加和经营距离的延伸,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制约制鞋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制约制鞋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首先,企业缺钱。信息化是要花钱投资的,而且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但国内企业普遍资金短缺。企业里各个环节都要花钱。即便大家知道信息化是对公司有利的工具,但和企业的生死存亡来说,它未必是企业的第一需要。

  其次,管理滞后。IT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利武器,但它要为管理思想服务。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与IT所代表的先进管理思想南辕北辙。IT无法与企业管理志同道合。

  最后,IT供应市场不成熟。真正懂得制鞋企业用户需求,能为制鞋行业把脉的IT厂商和咨询顾问公司不是很多。用户在信息化建设上,显得很无助。由于缺乏专业的IT人员,指使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均胎死腹中。

  制鞋业的信息化

  日前,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中也显示,广大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扩大销售能力,从而开发和维护新老客户,并有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国务院信息化推广应用组的赵小凡司长认为,在今后5年时间里,超过90%的中小企业将会充分利用互联网。中小企业不但可以获取和发布信息,还可以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包括电子商务、订单、支付,包括现代物流。

  目前制鞋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仍然较低,这也是目前我国鞋类企业在国际上只能以价格进行竞争的原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鞋类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并逐步开始应用。可以预料,在以后的几年中,该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可以发现,制鞋业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化,而应该是站在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高度进行规划,然后分步实施。总结起来,鞋类企业的信息化应包括以下各个方面:

  由于鞋的产品颜色、尺码、规格等变化非常多,传统的ERP系统必须建立非常多的物料编码,物料编码数量将呈几何级数增产。同时,在企业产品设计、市场销售、生产、库存、采购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使用。因此传统意义的ERP系统不能适合该行业的要求,必须使用专用的针对行业特殊开发的ERP系统。

  鞋类企业不单需要引进一套ERP信息化系统,对自己的业务进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手段,由于我国该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仍然较为落后,还应该在通过引进ERP系统的同时,引进该系统包含的国外先进的管理最佳实践,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鞋类市场变化快,季节性要求严,设计周期长,产品物料编码特殊(包括款式、尺码等),客户对时间的要求高(因初期毛利高,但最后净利润不一定高)。因此主要呈现品牌经营的特性。传统的ERP不一定适合鞋类行业,软件要针对制鞋行业的特性。SAP于1997年开始做AFS的开拓。它的思路是行业专家与用户企业共同研究最佳经验,研究信息化怎么搞,关键点在哪里,研究实施方法。因此,用户拿到的不仅是一个ERP产品,还包含了行业管理经验和IT实施经验。软件开发不可能闭门造车,必须贴近用户行业,使客户感觉自己与产品非常有亲切感。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鞋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给我们中国的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传统产业的中国鞋业,更需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快进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国鞋业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开发、分销系统的建设、产品开发的提升等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要做到这些,就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建设。

 


编辑:jiaxiao  
 
  相关文章:
 
百丽 轻重有别 2008-9-17 8:20:08
 
 
 
 
 
 
公司简介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支付中心 | 法律声明 | 在线留言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