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十年前后,各制鞋先进国家如意大利、美国、西德、日本等国纷纷发展精密工业及资本密集工业,致使劳力密集的制鞋工业渐趋式微,台湾部份人士有鉴于此,乃设厂产制外销是为我外销鞋业萌芽,当时除了产销塑料拖鞋凉鞋外,亦采用拉菲亚草、银丝革等编织之鞋面,嗣后台湾塑料工业日渐发达,国产胶皮料及底材充裕,从而促进了外销塑料鞋业的蓬勃发展。外销地区以美国为主,迄六十五年亦卸美国对中、韩两国实施设限的前一年,达巅拳状态,年销总数量三亿七仟伍佰余万双,享有厂塑料鞋王国之美誉,此后受美国设限舆未能有效拓展其它市场的影响,外销数量略灭,最近三年来外销总数量概略保持在352—347百余万双之间。
现代的企业须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新,才能生存,目前台班一般制鞋工厂生产的产品,型式大多都是由外国客户设计或搜集目前世界所流行的式样,提供厂商依照图型或样品仿制、生产。然而制鞋工业若照长远的生存法规.这种依样划葫芦的慢半拍生产方式已逐渐不适合台湾制鞋工业的发展。加以台湾外销鞋业自六十六年起渐不景气,外销总数量逐年降低,外钿总金额及平均单价虽上升,但已为急剧上涨的鞋材工资所吸收,使业者无法攫致合理利润,因而导致营运日益艰苦,兹将其主要影响因素胪述如下:
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自美国首先于1977年对中韩输美非椽胶鞋类实施设限之后近两年来计有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爱尔兰等相继效尤’使我对各该国家的输出不能有效成长。
二、国际竞苎炽烈:
当我外销鞋业在上述若干国家的设限压力之下,相反的意大利、菲律宾、新加坡、西班牙、罗马尾亚、大陆等或凭籍其低廉一1资,大量产制竞销,或以原料出产地之良好条件等,成为我强劲对手。
三、产品未能升级:
目前台湾产品深受产制技术、鞋材品质、生产设备等不良影响’以致始终仍停留在只能生产中下级产品之阶段,无法升级’从而产制高级产品。
四、市场过度集中:
台湾鞋颧外销多年,一直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约占输出总数量66%,自美国对中韩实施设限之后迄未能有效开发其它市场。
五、机器设备陈旧:
台湾外销鞋业均为中小企业,资金短绌、融资不易,历经数年不景气,营运困难,无力更新机器设备,致使生产成本增高,亦难期使产品升级。
六、艘营管理欠当:
若干业者仍属家庭工业型态,组织既不健全,亦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知识舆科学化管理人才,因而无法降低生产成本舆改善营运。
欲有效排除上述制鞋业所面临的外在内在重重压力舆不利因素,进而突破当前困境开创有利前途,实有赖制鞋全体同业一本自立自强精神,循下列方向共同努力。
㈠积极开拓新市场:
措广为展示、宣传,以及个别或组团考察访问等手段,对尚未实施设限之国家或地区进行拓展,并持之以恒。尤以欧洲、日本等地为优先,期使有效分散市场。
㈡急谋提升产品品级:
欲有效提升产品的品质舆等级应从培育技术人才、开发高级鞋材、充实品管人才、机具、更新机器设备等方面着手,因涉及范围甚广,除业者共同努力之外,尚需相关业者及政府主管机关鼎力相助。
㈢机器设备汰旧换新:
机器设备之新旧攸关生产成本及产品品质至巨,除制鞋业者本身应体认其重要性,并盍全力推行外,尚望政府当局订定确能嘉惠制鞋业者的融资办法,舆奖励措施。
㈣改善经营与管理:
欲激发员工工作热忱舆敬业精神,从而降低成本,稳定产品品质,提高业绩,实有赖于健全之公
(工厂)组织,现代化企业经营知识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技能等有以致之。
总之,一切能以知识舆人材为本及制鞋业者共同体认目前的困境,排除万难,全力以赴,终必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