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人口百万的县级市,晋江能和深圳、成都并称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晋江到底是用什么优势引来的这只“金凤凰”?
记者在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授牌前后近两周,一直就在晋江采访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直观的感受是:晋江获此机遇,和其自身的体育产业实力密不可分。作为我国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晋江体育产品涵盖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器械等,拥有国家级品牌37枚,年产值279.052亿元,建立了覆盖全国一二级市场的15万个销售网点。
统计资料显示,晋江市体育产业2006年增加值达90.8亿元,占GDP的18.4%,从业人口 24万人,占全社会的25.26%。现有体育用品和体育概念上市公司2家,预备上市企业12家,而3年来晋江企业赞助体育赛事达到8.9亿元,赞助国家运动队1.31亿元,聘请代言体育明星31人。这些数据不说全国其他县级市,即便和北京、上海等直辖市比,晋江也不落人后。正是凭借这种厚实的产业实力,晋江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在此布点实验的机会,共同探索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就晋江市而言,通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体育产业对整个县域经济的拉动,进而打造中国体育城市,使其成为保持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晋江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量。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最早,最充分的地区之一,晋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7位、第6位,1992年建市以来经济实力连年保持“福建省十强县(市)”首位。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晋江市敏锐地看到了另一方面,经济和文化发展不能保持同步,城市规划和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体现在体育产业方面为制造业发达,服务业落后等。他们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工程。而充当这个介质的便是“体育”:通过体育,让晋江人有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体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体育,重塑城市形象,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一个“大体育”的概念逐步清晰——体育城市。
据晋江市有关方面介绍,晋江申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后,短时间内即得到国家体育总局批复。在记者看来,与其说这体现了双方的工作效率,不如说是晋江找准了放飞“金凤凰”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