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求商机   交易大厅   产品展示   流行图库     商人社区
  会员登陆: 帐号: 密码:
新闻咨讯
  首页 >> 新闻咨讯
浅析广东鞋企之痛 中国鞋业遭受重创
发表时间: 2008-10-11
 

  新闻背景:在广东东莞,这个被称之为“世界鞋都”的城市,随着年末鞋厂接二连三的倒闭关门,人们自然而然地将之与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联系到一起。甚至有媒体称新劳动法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世界鞋都”也将从东莞的头上抹去。

  中国鞋业遭受重创:倒闭、停产、转产、迁移。一桩桩,一件件,都饱含着鞋企业主,企业职工,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苦楚和阵痛。新劳动法的实施确实给中国的鞋企带来压力,尤其是不正规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但是,新劳动法却不是造成广东地区鞋企大面积倒闭的主要原因。如果是主要原因,在温州等江浙地区却没有遭受如此大的撞创。就广东地区鞋企大面积倒闭事件,其原因应该更多的考虑其企业性质、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等自身原因。而广东鞋企的前途也让人担忧。

  原因分析

  由于广东东莞一带的鞋企多是台资企业,贴牌加工型鞋厂占绝大多数,只是按单加工,没有自主经营的品牌,更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无法消化短期内成本忽然涨高带来的压力,再加上贴牌加工的性质导致工人工作时间没规律,管理混乱。这种加工贸易方式组织生产、销售,决定了广东鞋企始终居于价格链的底端。广东超过80%以上企业都是采取加工贸易方式组织生产、销售,这就使得广东鞋企只能赚取微薄的代工费用,东莞市某公司透露,以前给外国品牌代工获取微薄的利润,一双鞋只能赚1、2美元(1.44至2.88新元),而平均出口价在14美元左右。原材料价格、水电费用、厂房租金不断上涨,但加工费和产品价格没涨,使许多工厂难以为继。始终处于价格链的底端。而在温州,品牌和渠道正是温州鞋这些年称雄市场的杀手锏,企业有自主定价、调整销售策略、主导终端和代理的权利,有多年信誉建立起来的品牌作保障,不会因为短期内的成本增加对企业造成灭顶之灾。尤其是经过近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了弱势企业,目前的温州鞋业队伍已经越来越“精英化”,一批集群品牌企业成为主导温州鞋大方向的主力军。

  此外,“劳工荒”, 欧盟贸易壁垒,加工贸易新,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当地鞋企轮番遭受重击,不堪者只有走上绝路。

  难道只有关门,只有迁移吗?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广东鞋企提高品牌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升级产业配套。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对众多鞋企而言,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只有技术研发才是企业的出路,没有技术永远受制于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加大技术创新,加快战略转型,向技术优势转变。

  珠三角企业语录

  “没有谁愿意走,但没办法再撑下去了。”

  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招工难,出口贸易受抑,政策频繁调整,刚刚又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和“两税合一”新政,“我们的头上悬起了一把把刀!”

  “珠三角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就如同一张越来越紧的网。”

  “什么都涨了,赚不到钱,连工人都难招。”

  “这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编者寄语

  脱胎换骨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广东等珠三角鞋企在经受倒闭和迁徙以后将迎来怎样的未来?在时下高压、躁动、犹疑、对峙交织的阵痛中,使然让所有业内人士揪心。

编辑:jiaxiao  
 
  相关文章:
 
 
 
 
 
 
 
公司简介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支付中心 | 法律声明 | 在线留言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