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对Phenix的整合效果仍不理想。"问题的症结在于前期的组织管理框架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陈义红请来一家跨国整合管理公司,帮助中国动向进行从区域性管理架构向跨国管理架构的转变。能不能整合好,对陈义红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市场 砸尽可能多的钱在渠道上
国内运动品牌陆续上市,说明其在与国际品牌的对抗中,竞争力已有了大幅提升。不仅如此,今年国内上市企业的中期业绩也令业界侧目。安踏净利润6.08亿元,同比增长40.1%。李宁净利润增长41.6%至4.73亿元。中国动向净利润7.22亿元,同比增加9.9%。上半年特步实现营业收入16.77亿元、股东应占溢利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和20.4%。
与国外品牌相比,国内体育品牌在今年上半年无论销售收入,还是净利润都表现出突飞猛进的增长。而这一切的得来,与国内运动品牌重视渠道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当年安踏上市的招股书上就明确表明:此次募资,只有很少一部分资金是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而剩下的大部分资金将用于品牌推广和扩大营销网络。其中,将有5.5亿资金开设特许国际运动品牌、零售店铺,并在中国主要城市开设运动城及安踏旗舰店。同时还将投资4.4亿元进一步扩充和提升安踏的销售网络。对于安踏而言,其销售渠道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运动文化大卖场时代。
9月29日上市的匹克,在上市前就曾明确表示,他们的目标同样是扩大市场。匹克总经理许志华说:"融资后,公司资金将主要用于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今年将新开1000家专卖店,国际金融危机会是我们从二三线城市进军一线城市的好机会,上市后的融资能够支持我们未来几年的发展。"匹克自2008年开始大规模进入一线城市,目前在北京有20家专卖店。
361°方面表示,他们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帮助他们把终端店面拓至国外。
立足中国市场,是国内这些上市运动品牌成功的保证。今年上半年,安踏完成了全国6000家专卖店的建设任务,中国动向也在上半年新开了507家专卖店,总数达到3315家。其他如匹克、361°也都加快了在国内的开店速度,上市融资的很大一笔资金都用在了开设新的专卖店和现有店面的转型升级上。
李宁CEO张志勇说:"过去十年里,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包括国际品牌跟中国品牌,主要的发展驱动力就是开店,多开店。我们有一个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前6位的品牌,总共零售店的数量超过34000家,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城市。"
包括李宁、安踏等在内,他们与国际品牌抗衡的力量最初都来源于国内二三线城市。这也是中国运动品牌发展的一个特有现象。毕竟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进驻早,消费者对他们的接受度较高,在国内品牌发展起步阶段,这些城市的市场留给他们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于是,有着更多人口的二三线城市成为他们被动但又相当幸运的选择。
无论是价位还是产品,国产运动品牌更容易被这些区域的消费者所接受,于是就出现了国内运动品牌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布局。事实也证明,真正广阔的市场也确实存在于这些区域当中。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当下,国际品牌略显单薄的市场构架明显缺乏国内品牌金字塔型市场布局的抗跌性,以至于在今年出现销售的"滑铁卢"。这也从另一方面凸显了国内运动品牌的良性发展。
然而,消费者对于运动品牌的需求毕竟是有限度的,众多企业的快速渠道建模式。
轻资产与垂直整合的较量
设,也无形中加速了市场的需求饱和。张志勇就认为,在中国差不多30%的城市,每万人拥有零售店的数量都已经过度饱和,如果企业仍然继续靠多开店的策略去支撑发展,显然面临重大问题。
模式 轻资产与垂直整合的较量
毫无疑问,菲尔·奈特为耐克公司确立了"轻资产运营"模式,如今已成为全球体育用品商业主流业务模式。
所谓"轻资产运营"模式,就是将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自身则集中于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业务;市场推广主要采用产品明星代言和广告的方式。"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以降低公司资本投入,特别是生产领域内大量固定资产投入,以此提高资本回报率。
在国内,李宁、中国动向等都选择了这种耐克模式;但正如菲尔·奈特所言,全球体育用品行业的竞争越来越趋同于"耐克模式"。这意味着,超越耐克将会变得越加困难。
此时的安踏等一批晋江企业则选择了与"轻资产运营"不同的发展思路,安踏公司采用垂直整合业务模式,即设计、开发、制造及营销运动服饰,包括为专业运动员及大众设计的"安踏"品牌运动鞋类及服装。
由于"轻资产运营"模式并不涉及具体产品生产环节,而是交由OEM工厂生产,由此会产生两大管理问题:其一是供应链管理,其二是产品质量控制。在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的情况下,OEM工厂的成本波动性、供货、物流与配送稳定性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业绩。而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刻,包括耐克、阿迪达斯等在内的国际品牌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但安踏、匹克、鸿星尔克等则能很好地规避风险,保证企业正常发展。
我们不得不承认,安踏上市之前,无论是其营业额还是净利润,都差李宁一大截。2007年7月,安踏上市,成功募资31.68亿元,是李宁当年上市募资规模的6倍。这使得安踏有了充足的"弹药"扩张市场。据2007年的财报显示,安踏的营业额达到31.824亿元,实现净利润达5.378亿元,安踏的净利润也首度超过了李宁。李宁以43.48亿元营业额在本土体育品牌排名第一,但净利润为4.73亿元。
2008年,安踏更是进一步扩展其在赢利上的优势。受北京奥运会的带动,李宁营业额获得大突破,达到66.9亿元,但净利润仅5.21亿元。安踏的营业额继续跃至46.3亿元,但其净利润已达到8.95亿元。安踏在净利润上的领先,使不少人认为,其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李宁。
为何两家公司的销售额和净利润会出现不同步的情况?
有专家分析认为,两家公司是处在不同阶段,即李宁已经进入了大面积的品牌推广阶段,其广告费用占的比例较安踏要高,经营费用相对较大。但安踏才开始进入这个阶段,相信以后会开始加大广告投入的比例,加强品牌的宣传。今年6月,安踏以昂贵代价,击败李宁、阿迪达斯等品牌,成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
另外,安踏在制造环节上有成本优势。由于采用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安踏能够获取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到分销、物流、营销推广及零售等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利润,从而提高公司的赢利水平。
安踏总裁丁志忠曾对媒体说过,在竞争对手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的今天,安踏仍能保持以每年5.5%的速度增长,是因为"拥有一定的自生产能力,以快速应对来自市场或渠道的需求变化,同时获得部分成本优势"。
因此,李宁也在介入制造环节,以化解成本压力。2008年12月,李宁在湖北省荆门市占地3200亩、总投资32亿的工业园奠基。陈士信认为,多年来李宁一直采用耐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注重研发与品牌经营,而将生产外包。"此举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即李宁开始向生产领域延伸"。
在供应链管理上,李宁公司表示,2009年将加大力度,"推进灵活有效的供应链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营运效率"。而荆门工业园使得供应链布局更加贴合市场,对市场作出更快反应,同时减小成本上涨压力。
国际化
眼光与行动同样重要
在匹克上市以后,公司总经理许志华明确表示:"匹克上市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国际化。上市帮助匹克获得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也标志着匹克初步完成了资本国际化,下一步公司会继续推进人才国际化和研发国际化。"
在众多运动品牌当中,匹克的国际化路线一直是比较有冲劲的。他们先后签约了多位NBA球星,赞助国际篮球赛事,上市以后,匹克计划聘请国际人才开拓国外市场,并计划分别在美国和意大利设立运动鞋和运动服装的研发中心。根据规划,匹克准备将业务扩展到网球、足球和跑步三个产品领域。许志华表示,匹克今后的策略仍将是做专业化和国际化,"我们会邀请这几个领域全球最优秀的运动员做品牌代言,以专业品牌形象带动大众休闲市场。"
事实上,"李宁"是最早为"走向世界"而筹备的。2001年,李宁公司的第一家海外形象店在西班牙桑坦德成立;2002年9月,李宁公司为加入第十四届世界女篮锦标赛西班牙女篮供给了竞赛服。此外,李宁与海外市场的经销商本着互助互利的原则不断地进行品牌推广,资助法国体操队、援助捷克体操队、援助俄罗斯大学生代表队等等,李宁不断加大其体育营销的力度和范围,进一步加快品牌的国际化过程。
此外,李宁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建立了其全球设计中心,找来了世界最顶级设计师,设计出了多款新品,其中就包括伊辛巴耶娃的跑鞋,还有市面上可以买到的NBA篮球鞋。把设计的红旗插到耐克的后院,这是不少媒体对李宁全球设计中心的评价。
今年5月,安踏正式与中国奥委会合作,成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在谈到今后的国际化问题时,安踏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安踏目前在国际化方面的安排,主要是着眼于品牌的国际化、产品的国际化和管理的国际化。在品牌的国际化方面,安踏积极使用斯科拉、扬科维奇等一线的国际体育资源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在产品国际化方面,则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的设计人才、设计机构等资源,来提升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在管理国际化方面,引入了一流的国际化咨询公司进行战略设计;在品牌推广、人力资源建设、业务流程和制度优化等方面,都使用了一流的国际化团队和资源进行建设。
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CEO张志勇曾说过:"品牌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国际化要分开看待。首先是要将企业塑造成国际化品牌,其次才是市场国际化的斟酌和扩大。"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国内运动品牌大多还集中在对品牌国际化的塑造阶段。
但不能否认的是,国内运动企业的执掌者目光绝不会仅局限于当下,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地位。相反,他们的思路会更远、更具前瞻性。
今年8月初,李宁对外宣布将全面布局东南亚市场,年内在东南亚地区开设最多达100家门店。
中国动向在收购日本Phenix后,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Kappa的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安踏、361°、匹克等所谓的"草根品牌",虽然还未有大手笔的海外拓展计划,但从目前他们对品牌国际化的重视来看,与国际市场接轨无疑也是他们的策略重点。
来自新华网的报道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大约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一半以上依赖体育用品业的迅猛发展,2008年,全球体育用品销售额是284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还是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了的。
数字总是诱人的,对于那些谋求了上市、手握大把资金的运动企业而言,抓住诱惑的可能大了很多。仅一个中国市场就让这么多优秀企业成长起来,如果放眼开来,全球运动市场留给中国上市企业的机会有多少?
上市企业作为国内运动产业的优秀代表,他们现在所经历的,对无数后来者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