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人事局副局长洪荣塔带领一路人马匆匆赶往湖北、河南。那里是中国的腹地,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洪荣塔此行的任务是提前“踩点”,为晋江企业明年的用工需求做准备。晋江市人事局另外一路人马到的是广西和云南。“企业明年用工需求明显加大,需要未雨绸缪。”洪荣塔说。统计显示,明年晋江总体用工缺口近3万人。
企业用工需求是一地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风向标。来自晋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显示,在2008年年底见底之后,晋江企业用工需求一直稳步回升,用工缺口也在加大。“这表明,晋江经济率先回升。‘晋江模式’表现出了对国际金融危机超强的抗压能力。”“晋江模式”的跟踪研究者、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蓓说。
企业自救
陈埭镇洋埭村的道路,在一家挨一家的鞋厂里蜿蜒。记者走进一家名叫“加来盟”的制鞋公司,公司就在一户村民的院子里。
三面都是五层楼高的厂房,站在院子里,能听到楼上轰鸣的机器声。一楼停着几辆货车,工人正往车上装货。“这是我们自己家的宅基地。”36岁的加来盟鞋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耿煜说,“我们的鞋主要出口东南亚、南非。”
“今年订单没有减少,还略有增长,不过,做得比往年辛苦。”谈起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林耿煜说。加来盟去年产鞋500万双,今年大约为520万至530万双。
林耿煜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传统的欧盟市场订单骤然下滑20%,公司转而开拓东南亚和南非市场,不仅弥补了下滑部分,还略有增长。拥有1500名工人的加来盟,今年春节以来一直正常开工。不过,由于订单更分散,单笔订单较小,利润跟往年比,薄了许多。金融危机让境外采购商变得格外谨慎。
“利润薄一点没关系,能拿到订单,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就已经很好了。”林耿煜说。2008年,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多种因素叠加,让很多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从未有过的压力。
来自深圳的外贸商马润峰说,去年以来,他在东莞、浙江等地的客户,订单普遍下滑20%以上,一些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关闭,东莞不少老板因此“跑路”。在他看来,加来盟的情况“算是相当不错的”,因为鞋子质量有保证,能保住相当一部分订单,进而能够增加开发、设计费用。多一些款式,提高质量和功能,能让采购商有更多的选择。加来盟今年销售额预计为1.5亿元,设计、开发费用接近400万元,这部分投入比往年增加了50%。
“如果危机再持续三五年,我们会更辛苦。不过,鞋子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无论怎么下滑都会有个底。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至于出现太糟的情况。”林耿煜说。
位于泉州湾畔的陈埭镇,面积仅38.4平方公里,却密布着3000多家企业,其中85%以上为制鞋和相关配套企业。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事着与生产运动鞋有关的生意。对于加来盟这样以代工、外销为主的中小型鞋企来说,应对危机的办法有限,无非是大力开拓新市场和节约成本。
“撑到第四天”
“只要能撑,晋江的企业家一定会想办法撑下去。”中共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说。
得益于30年前改革开放打开国门,200多万晋江籍侨胞、港澳台同胞汇回家乡的外汇,和本地的“闲地、闲房”结合,催生了一批联户集资入股、“前店后厂”式的家庭作坊。如今全市一万多家企业中的大多数,均脱胎于这样的家庭作坊,其中很多已传至第二代。以陈埭镇为例,该镇95%左右的企业均为本地人开办,土地用的是自家的宅基地,厂房和机器设备也是自家购置。这些草根企业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股权和借贷关系。
“这就决定了一旦企业倒下,就在当地丧失了声誉和信用,很难再爬起来。再一个,这些企业是家族人毕生心血所系,关闭在情感上也过不去。”杨益民说。
这与东莞、青岛等地外向型经济的形态有极大差别。这些地方多集中土地,修建厂房,外来投资者拎着钱袋子来就可以开工厂,有的甚至机器设备都是租赁而来。一旦陷入困境,外来投资者即可拎包走人。在杨益民看来,正是高昂的“倒闭成本”,让晋江企业家不敢轻言放弃。企业股东多半有自己的生意,这也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得以融通资金,渡过难关。
去年6月,网上一则“中国鞋都晋江出现倒闭潮”的传闻掀起轩然大波,甚至惊动中央。商务部等部门派员至晋江调研。调研的结果是,危机之前,晋江每年新开办企业500家左右,关闭企业大约300家。危机冲击下,两个数字恰好颠倒过来,新开办大约300家,关闭500家左右。晋江总共有企业1.3万多家,就比例而言,晋江显然谈不上出现企业倒闭潮。
“他们在陈埭并没有看到企业纷纷倒闭的情况,晋江的经济表现大大出乎调研人员的意料。”参与过座谈的陈埭镇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洪志强告诉记者,去年底陈埭虽有少数企业关闭,但多为外地人在陈埭租厂房所开的小工厂和小作坊。
去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到晋江调研,有感于此,他寄语晋江企业家:“别人只能撑三天,我能撑到第四天,说不定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杨益民告诉记者,最典型的是化纤业,去年前三季度非常困难,外地相当一批化纤企业倒闭,但第四季度行业突然回暖,苦扛下来的晋江化纤企业突然迎来大批订单,包括自倒闭企业转移过来的订单,一个季度就弥补了前三季度的亏损。
前三季度统计数据出炉,“撑到第四天”的效应明显显露出来。福建省乃至全国出口仍处于负增长,但晋江出口增长超过10%,预计全年增速为15%。即便与危机前比,增速也只降低了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