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晋江各大交通户外广告牌开始冒出“新花样”,企业招聘广告也悄然登台亮相。这一创举来自国辉(中国)有限公司,该公司正在为旗下品牌CBA进行大规模招贤纳士计划。
按CBA高层的构想,2010年是CBA品牌爆发的关键一年,经过此次团队扩容,CBA将为明年发起的品牌升级战完成人才储备。
而选择在户外广告牌上刊登招聘广告,CBA品牌运营的智囊团还有另一层用意,“让就职者感受到一种企业文化,感受到CBA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CBA品牌总监张文龙说。
团队大扩容 重点品牌管理
张文龙告诉记者,为配合这次大规模的招聘,近期CBA将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调整,为新人才的进入留出位置,调整后的CBA管理组织架构,将由市场运营中心、品牌管理中心、服装事业中心、产品管理中心、鞋子开发中心以及配件中心等多个部门组成。
据介绍,这是2008年的组织架构大调整之后,国辉对CBA整个组织架构的又一次大调整,在2008年之前,CBA标识产品原本是由国辉控股的另一个独立公司进行运营,直至2008重新调整组织构架之后,CBA品牌运营中心才纳入国辉的大框架。
“与2008年那次将CBA纳入国辉大框架不同的是,此番国辉对CBA管理组织架构的大调整,主要侧重在CBA本身,突出品牌管理中心则是其重中之重。”张文龙表示。
张文龙还表示,为配合本次招聘,户外广告的大规模投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CBA还将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发布大规模招聘广告,尽可能地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储备人才 备战品牌大升级
CBA大规模招聘扩充团队,是CBA在经历了两年蛰伏之后的强势出击。
2008年,当众多国际国内体育运动品牌借奥运会契机,进行广告、赞助赛事等立体式品牌轰炸时,国辉旗下的CBA品牌,却选择了当“观望者”,整个奥运年,鲜见CBA品牌和国辉的身影。
对此,国辉总裁丁国斯认为,这只是营销策略上的差异,正当竞争对手在2008年“大打出手”时,国辉则致力于内部整合,正是在2008年,国辉完成了组织框架和上下游供应链的重新整合。
据了解,当年,CBA着手进行了品牌内部组织框架、上下游供应链、人力资源建设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进行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细分、品牌管理、消费者偏好分析、销售渠道和广告系统整合等一系列策略建议,这些“内功”的提炼为CBA品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2009年,CBA品牌挑战新高度,从品牌、产品、营销三个方面进行发力,三力合一,一起推动品牌战略的逐步实现。先是以全新的姿态赞助顶级专业赛事,包括人们所熟悉的CBA青年联赛、CBA俱乐部联赛、WCBA全国女子篮球联赛、CBO全国业余联赛在内的一系列中国篮球协会的赛事。
在网罗天下专业赛事的同时,CBA还“大手笔”携手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强势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取得不菲成绩,2009年6月份正式成立的CBA—V5N时尚运动鞋店,正是其中新颖营销方式的体现,充分适应了市场细分的发展需求。
完成了这一系列整合之后,丁国斯认为,CBA已经完成了品牌爆发所需的前期准备,“目前CBA品牌的‘势’已经基本形成,达到一个临界点,一旦找到一个好的爆发点,那将是CBA品牌迅猛发展的时候。”
而2010年正是CBA高层所认为的品牌爆发的一个良机,一方面,CBA已经完成了爆发所需继续的“势”;另一方面,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不少前两年冲得太凶的运动品牌,因为受到危机的冲击,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市场的重新洗牌,给CBA品牌的爆发提供另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张文龙认为,正是基于这种市场形势,CBA已经将2010年定调为全面发力品牌年;此次的大扩容,意在为明年的品牌升级进行人才储备。
“亮”招聘广告 或成营销新宠
一般来说,企业招聘高级人才,大多通过猎头公司或者大型招聘网站,但像CBA如此大面积户外广告牌散播招聘信息,实属罕见。“既为招聘,又为营销”,CBA此举的另一用意,便是打造一段营销佳话。
“我们的招聘广告从网络、报纸做到户外,除了向求职者传递一种信息,我们企业需要人才,同时也会产生连锁反应,他们会感受到一种企业文化,感受到这两年CBA的发展。”CBA品牌总监张文龙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与其他常规招聘,启用户外广告牌招聘的做法略显棋高一着,这样的招聘做法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企业领导者跳跃的思维,从业者首先能感受到CBA这个平台的开放理念,其次还能寄希望于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放开拳脚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
也有专家指出,企业活动的事件化是企业行为营销导向的一种体现,但是必须基于一个目的性,同时事件与目的之间必须具有相关性。
“用户外广告招募职业经理人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资源运用的错位,首先户外广告的受众有限,其次户外广告与高级职业经理人的生活轨迹契合度不高,这种做法是否能一举两得,有待进一步考证。”
不过,无论如何,这一创举为业界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值得借鉴并从中获得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