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组织各种形式的跑步比赛和赞助大型跑步活动,也是新百伦今后重要的市场手段。汪烈名对此的解释是:新百伦不请明星代言,不等于没有广告和推广的预算。我们会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抓住我们最想要抓住的消费者。
总统的慢跑鞋?很多人知道这个概念。新百伦收回代理权之后,发现仅强调总统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学会慢跑,并且热爱慢跑。
虽然早在2003年,NewBalance就已经将其中文品牌名字由纽巴伦更换为新百伦,并且正式成立了中国分公司,但是直到2008年10月,坐在位于上海福州路的敞亮的新办公室里,来自新加坡的汪烈名才真正感觉一切变得像个公司的样子,“这才好像终于要开始做点儿事情了,你没有看到我们之前的办公室,很可怜。”
汪烈名是新百伦中国公司的市场总监。他在2008年4月上任,开始全面负责新百伦在中国地区的市场工作。“现在我们的定位就是做专业的跑步鞋,在中国推广‘慢跑’概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中国目前的运动鞋市场,这是一个新概念,但这就是我们擅长的。”
从1990年代末开始算起,新百伦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超过10年,然而与代理商之间的矛盾却使新百伦在中国市场历经坎坷。在1998年到2002年的4年间,它几乎完全退出了中国市场。尽管2003年一度宣称“重回中国市场”,也不过是把在广东的代理商换成了台湾人,之后新百伦依然只是在市场边缘徘徊。
“现在我们完全收回代理权,开始自己做中国市场了。”汪烈名说。按照新任中国区总裁MichaelWellman在2007年底的说法,新百伦要在2012年以前在中国将目前的270家门店拓展到1000家,把新百伦塑造成中国第一跑步鞋品牌,并将中国提升为新百伦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实现全球销售额翻一番。
“这一次,我们是把目标客户锁定为中国的中产阶层,是25到45岁这个成熟的市场。”汪烈名说。很明显,新百伦在重回中国市场的时候,决定仍然复制它们在美国市场的成功经验—美国一直是新百伦最稳固的市场。这个1906年诞生于美国波士顿的运动鞋品牌,到2004年已经成为全美仅次于NIKE的第二大运动鞋品牌。从1986年实行“不请代言人”策略以来,新百伦凭借专注和持续不断地推出各种号称符合人体工学的健步和慢跑系列鞋款,征服了美国广大的中产阶层—一个一旦选择了某种产品就保有相当品牌忠诚度的阶层。
但重回之路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新百伦面对的中国市场再也不是十年前的市场。尤其是在新百伦辗转于代理商之间的几年时间里,它的竞争对手们都已让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NIKE2008年6月的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大本营。而adidas也预计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到2010年将超过10亿美元,超过在日本的销售,使中国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至于中国本土的运动品牌李宁(10.14,-0.22,-2.12%),则已在2008年底把专卖店开到了5000家。
新百伦必须得有一些变化。它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扭转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模糊的市场定位和已经被边缘化的市场形象。
Sport100是中国经营运动商品的连锁店铺,其市场推广部经理杨寅说:“2007年到2008年这两年间,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新百伦的变化,首先是店铺的形象做了调整,看起来更新更时髦了,2008年还有了几家自己经营的直营店;另一方面就是上新货的速度更快了,而且也开始会在商场里做一些比较大的市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