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求商机   交易大厅   产品展示   流行图库     商人社区
  会员登陆: 帐号: 密码:
代理商推荐
  首页 >> 代理商推荐
把解放鞋穿到印度人的脚上
发表时间: 2009-2-26

    提起鼎鼎大名的“解放鞋”,多数中国人的脑海里都能浮现出“黑胶底儿、黄鞋帮儿、绿鞋面儿”这三大特征。之所以叫做“解放鞋”,是因为该鞋诞生于解放战争期间,是当时解放军战士作战、训练时穿的。新中国成立后,“解放鞋”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曾一度掀起过穿“解放鞋”的热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穿的鞋子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多了,所以,“解放鞋”虽然结实耐穿,但因款式花样较为简单,还是渐渐走出了百姓的生活。

    就在“解放鞋”正在远离人们的视野时,前不久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一民营企业大规模地生产“解放鞋”并组织出口印度一事,被媒体报道。把“解放鞋”穿到印度人的脚上,彭水胶鞋走向国际化,实为民营经济领域的一个亮点。

    “香饽饽”企业在市场流通中下滑

    2月12日,我县又一批3万双“解放鞋”(胶鞋)开始启运到重庆港,出口走向印度市场。这是彭水今年出口的第3张订单,加上前两批,我县今年已累计出口到印度12万双自产胶鞋,实现了这个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出口创汇“开门红”。  

     天宏鞋业严把质量关,凭质量和信誉开拓国际市场。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刚刚成立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县城的郊区,一个以生产普通胶鞋为主的乡镇企业——彭水橡胶厂诞生了。当时,由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彭水周边县与毗邻贵州、湖北的地区成了企业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解放鞋”的一度热销,使企业成为当时彭水自治县乃至黔江地区的“香饽饽”。

    用当地老百姓的一句话讲:“在家务农辛苦整一年,不如进橡胶厂打工几个月!”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于交通、通讯的逐步改善,大量五花八门的鞋子进入山区,彭水的胶鞋开始走下坡路——产品品种单一,销量急剧下滑,产量萎缩,员工工资下降。到1995年,企业处于了生死关头。“解放鞋”成了企业和彭水县领导的“头疼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县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了改制,实行承包经营。1999年,县政府企业体制改革部门通过广泛调研和听取意见,结合市场需要,决定对彭水橡胶厂实施全面转制——走民营化道路。一个以重庆天宏鞋业有限公司为名称的新企业诞生了。


 

编辑:yangjing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支付中心 | 法律声明 | 在线留言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