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宗商品中的鞋类、箱包出口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家具、纺织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则出现明显下降。鞋类出口则保持了0.4%的微幅增长。
东莞海关昨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5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2.8%,相比去年同期29.2%的增幅,呈现大幅下跌的态势。而1月外贸进出口的跌幅比去年12月的跌幅更拉大了17.5个百分点。
从主要出口产品情况看,1月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下滑幅度较大,其中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范围与机电产品有交叉)11.4亿美元,下跌41.6%;与此同时,传统大宗商品中的鞋类、箱包出口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家具、纺织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则出现明显下降。鞋类出口则保持了0.4%的微幅增长。
海关建议
扬长避短 做珠三角制造业基地
从近期东莞的外贸进出口形势看,国际金融海啸已经对东莞实体经济造成明显影响。外向型制造业在面临金融海啸的杀伤时,呈现的是企业实体的死亡,造成的信心、资金及劳动力的损失是短期内不易恢复的。
东莞如何在新的外贸形势下突围而出?海关建议,首先在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下,东莞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在金融、科研力量上不如中心城市,但制造业成本则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成为深圳、广州的强大制造业基地,为珠三角东岸的整体发展打造强大的实体制造业基础。
其次,从外贸数据看,面对金融海啸,东莞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反而可以保持相对稳定,证明东莞传统制造业具备一定的市场“抗寒”能力,东莞应抓住这一特点,帮助传统制造业做大做强。
从产业结构分析,东莞制造业外资独大,具有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但研发及经营销售两头在外的产业链模式也使得东莞外资制造业经营自主权较小,与国外市场俱荣俱损,当国际金融海啸发生时,东莞产业首当其冲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东莞能够将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在金融海啸袭来之时,就能较好地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减少受到的冲击。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及其他经济成分,是东莞优化经济结构、实现整体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