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早,东莞跨日集团总经理王胜培和往常一样疾驰在广深高速公路上。和往年元宵节不一样的是,路上的车流大减,他花在路上的时间足足减少了1/4。担任东莞皮革鞋业协会会长的他,从大年初八“麾下”1/3鞋企开工以来,就陆续接听到“会员”们的求助电话。
对于尚处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之中的珠三角企业来说,春节是一次喘息机会,更是决定今年命运的关头。
招不招人?开不开工?有没有订单?最简单的计算和盘点,却决定着今年乃至相当长一个时期重要的经济走势,乃至影响着无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
从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开始,本版就一直关注珠三角中小企业的生存实况。去年年底,“积极自救,冬去春来”系列报道讲述了珠三角中小企业在危机来袭之时所采取的自救行动。节后开工,本报记者前往顺德、东莞、中山等地,真实记录企业的生存形势。调查显示,珠三角企业今年节后开工日明显推迟,约三分之一企业把开工日从往年的初五初六延至初八,而多数企业则推迟一周,甚至元宵节后。剩余的仍在观望能否顺利开工,成为企业景况的关键信号。“终于开工了!”这逆境中的亮色,促使农民工不惜购买昂贵的机票赶来开工。
200人鞋企逆市开工
而富鹏鞋业总经理尹成全正发愁招不够人。
正月初八,这个只有两百多人的鞋企正式开工。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份,工人却差了60多个,与无单可做无法开工的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即使在行业内打拼多年人脉熟络,尹成全此时也没听说,还有哪家和“富鹏”规模类似的鞋厂能够开工。
规模小,以贴牌为生的小企业,是此次金融危机受冲击最大的“重灾区”。
没订单就不能开工,东莞今年的春天有点萧条。许多小鞋企悄悄地关门了,即使大鞋企,也鲜有能开足马力生产。据了解,一家龙头鞋企旗下4间工厂只开了一间。“有的厂子有订单,却在接单之前就把工人遣散了,开不了工;有的企业是没单做;还有的是接单接太多了,货款拖欠,原材料跟不上,被卡死了。”
相比之下,尹成全的日子让人羡慕。去年8月,他将工厂从鞋厂聚集的厚街镇迁到万江镇,并且扩充了1条生产线。当时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加上工厂搬迁,尹成全整整两个月没有单做,那是他最痛苦的一段时间。
危机显现,客户和工厂之间的角力也变得尖锐。“客户也要选择,市场还在,但是量减少了,这时,把订单给谁,就是问题。谁交货准时?谁的产品品质好?”尹成全远在加拿大的客户在经过谨慎的评估之后,选择了尹成全以及东莞另外两家工厂,而放弃了中山的2家鞋厂。
好事接踵而来。国内一些大型鞋业品牌也把部分订单转到了“富鹏”。尹成全预计,算上新增长的外销以及内销订单,今年销售额将增长20%。
而工厂也在选择客户。按照以往,尹成全与客户都是月结账款。从去年9月开始,尹成全要求客户先付三成订金,然后现金出货,皮鞋业务则要五成订金。“如果是老客户,可以20天结款。”
当记者离开时,在工厂机器的一片轰鸣作响中,尹成全说,他以后会注重内销市场,在适当的时候自创品牌,不过“这急不来”。
展望篇
珠三角企业家的2009展望
五个样本,五种类型企业,五种表现,五种未来。记者连日来走访了珠三角十几家企业,让人意外的是,没有人着急得手足无措。客观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会在短期内消逝,他们对今年经济形势预测如何?又有什么展望?
今年3月份才是生死关头
东莞市皮革鞋业协会会长王胜培告诉记者,协会共有160余家会员单位,一半是本地企业,基本上都已经顺利开工,还剩下一两家准备在3月1日开工。
“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并不算大。”协会副秘书长王灼良说,去年年底,许多企业都预计到今年年初的情况,把许多不着急交货的单挪到了节后生产。“但订单确实少了,很少有能排到4月份的。”而即将到来的3月份是很多鞋企的生死关头。往年,欧洲等地的订单习惯下在3月份。这时,对于鞋企来说,头等大事就是抢订单。
王胜培是协会会长,有自己的企业,然而危机来袭,协会的作用开始凸显。张颖珐也同意这一观点。为了应对材料价格浮动等不定因素的影响,鞋业协会组织20多家工厂实行联合采购,从化工原料胶水开始与上游供货商讨价还价。
“最重要的是心态。”王胜培一再强调。危机爆发后,企业能够忍受亏损的极限也一降再降。“以往即使亏本,也可以支持半年或几个月,现在往往两三个月就选择关门。”
在会员企业中,也有日子难过的,而订单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有的人挨个打电话给以往的客户,有的找到贸易公司,有的选择压缩利润空间微微降价,还有的找到王胜培和朋友,看能否有多余的订单分一杯羹。
王胜培自己也有两间工厂,一间已经顺利开工。由于信誉良好,他已经拿到了东莞市政府50万元贷款,这将帮助他降低成本,随之鞋的单价也可以适当下调。
订单少了,时间多了。鞋企老板们约在一起喝茶的次数也多了起来,外出度假的天数也增加了,唯一下降的是投资,现金为王,鞋企往往收缩战线,暂时不再扩张。“很多企业忙着开发设计,这样拿到订单的机会也会多些。”王灼良说。
对于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一位采访对象的话让人印象深刻——就像一个人从阳光底下走进一间黑屋子,乍看觉得黑暗无比,时间长了,人们会慢慢适应看清周围,然后发现黑暗中也有零星点缀的亮色,寓意希望。
|